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9 20:29:11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什么样的教育。赞可夫也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进入情境后,教材不再是那薄薄的了,学生的视野、思想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了,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意,使教学更有吸引力。

如《柳笛和榆钱》这样的课文,当春天真正来临的时候,由于现在的柳条还不适合做柳笛,所以我从谈话入手,通过交谈,很多同学都吹过柳笛,追问谁做的时,很多孩子说是体育老师给做的,可见,每一位老师都能帮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因为榆树在我们身边并不常见,考虑到这点,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了榆树、榆钱的图片。那时,我再引领孩子回读此文,相信在感性体验的获取和身临其境的交流中,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就像品茶那样,愈品愈香,愈品愈回味无穷。

当文本还原成生活场景,其生命活力便会在欣欣然中得到张扬。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王祥光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有的学生一想也开始赞同了他的意见,我舒了口气随即赞同了王祥光的意见,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成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原文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就把心儿贴着土壤妈妈,

在她温暖的怀抱里吸收养料。

迎着亮晶晶的雨点说话:

“下吧,下吧!春雨姐姐,

我要生根,我要发芽!”

假如我是一片绿叶,

就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

在明媚的阳光下起舞,

衬托万紫千红的百花。

让幸福与甜蜜藏进苞蕾。

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

假如我是一朵小花,

就将花瓣化作朝霞。

花儿带着理想和希望永远开放,

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

让阳光映照着我红扑扑的笑脸,

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精妙的诗歌——《假如我是一粒种子》。这首似乎个通过借用“一颗种子”、“一片绿叶”、“一朵小花”,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自由读课文,正音。

2、汇报交流。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寸——衬雷——蕾然——燃央——映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崖——涯隔——融

C、指导正确书写“藏”字。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

2、教师领读。

3、学生练习朗读。

四、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结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借用“一颗种子”,抒发了自己要努力成长的愿望。

第二节: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要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的决心。

第三节:借用“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理想和希望。

五、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同桌对读。

3、男女生对读,比赛读。

4、各小组推选代表诵读,师生评议。

5、评选能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一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这样红,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3、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A、“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什么意思?

B、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

C、你能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

第二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

在“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

D、学生朗读体会。

第三节

1、 ……此处隐藏6062个字……效果。在整个课堂结构的安排上,能做到;有快有慢,有高潮低落,让课堂有节奏感,有乐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但课堂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让我遗憾。备课时,自我感觉备课充分,但教学中,自我感觉"预设"与"生成"没有做到统一,安排计划只能是预设的, 而课堂是多变的 。主要是在课堂中放的不够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说话算数》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圆圆小朋友收到表哥林林从南方捎来的龙眼,想起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后来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山里红送给表哥,兑现自己诺言的事,表现了两位小朋友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说话算数既是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品质。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从最简单的“说话算数”来讲守信。表哥只是说了就能做到,但是这一差别却使圆圆心情沉重,“羞愧极了”,可见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一点上看圆圆也还是个好孩子。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是以学生自读为主。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里的两个小朋友,你更喜欢谁呢?话音刚落,大部分同学都大喊:“我喜欢表哥!”我接着问:“为什么?”很多同学都讲了自己喜欢表哥的理由,有一位同学却说:“喜欢园园。”听了他的回答,同学们都笑了,说他喜欢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的人。他反驳道:“我喜欢圆圆,是因为她想到自己把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而觉得‘羞愧极了’,并倒出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买山里红寄给林林,这说明她知错改,是个好孩子。”听完他的解释,同学们不笑了。有的同学低头沉思,有的同学站起来马上认同。我说:“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很有道理。是呀,人谁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同样也是个好孩子。”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园园,我要求他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园园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用心体会圆圆的纯真可爱,感悟圆圆年龄虽小,却很有羞愧感,是一个努力做到言而有信的孩子。让学生在体会感悟圆圆的情感变化中,在体会圆圆和表哥相约的认真中,感悟到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观念,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接着我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说话算数吗?”同学们都大声喊道:“算数!”我再问一次:“算数吗?”回答声比刚才小多了。有学生马上在小声说:“有时说了没做到。”“那…以后?”学生立刻接上说:“像圆圆一样,知错就改。说到做到。”“好!真是好样的。”

课后,回想起刚才课堂上的情景,让我深切感受到: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之间的阅读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把这独特感受当作是一种财富予以开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而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地绽放出创造的火花,充满生命的活力。

2、学生的品行教育机会随处可有,只要老师善于把握时机,就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9岁那年,我不得不帮家里挣钱。我去找邻居米卡里先生帮忙。米卡里先生在一家报社专管分发报纸。他告诉我,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他就分给我一条送报路线。早先,爸爸给我买过一辆旧自行车,但是,他还没教会我骑车,就因肺病住进了医院。我把自行车推到米卡里先生面前,于是得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开始,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挂在自行车车把上,推车送报。渐渐地,我熟识了每一位订户,他们对我都非常客气。送了8个月的报纸,我这条送报线上的订户就从36家增加到59家。这都是老订户极力推荐的结果。

爸爸出院了。因为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家里的账单积压下来。爸爸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卖了我的自行车。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

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日的报纸每送一份挣五分钱。每星期四晚上,我去收报费,订户们总是多给我五分或者一角钱。这样,交了报费后,我总能得到一笔和送报费相当的小费。圣诞节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报费。我按响第一家的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有人开门。我急得快哭出来了。明天———星期五,我必须交上报费。难道他们都在圣诞节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最后,我来到基尔恩先生家门口,按响了门铃。门忽然大开,我几乎是被基尔恩先生一下子拉进去的。

只见满满一屋人,我的59位订户无一缺席。屋子中央是辆崭新的自行车,淡红色的喷漆锃亮发光,车把上装着一只充电车灯和一个亮闪闪的车铃,一个鼓鼓的邮袋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就把报纸扔到客户门口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放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放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了“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好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声音”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小组汇报时,我有所侧重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水的声音”,抓关键词、重点句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观察发现“顶针”的句式,“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当然“顶针”这样的术语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只能让他们去发现句子的结构特点“前一个句子的末尾成为下一个句子的开头,自然连接”,进而有规律地背诵。

另外两个自然段我采用扶、放的过程,“风的声音”侧重对比的写法,“动物的声音”运用了排比的手法,都是展示了声音的魅力,我意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最后又回到全文,引导学生发现全文的构篇特点和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从整体上对全文有一个把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今天上了《小稻秧脱险记》,感觉良好。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再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纷纷“等词,这些词语与全文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有助于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因此我不马上解释词义,而是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自读课文四五遍之后,时机成熟。我请一些同学根据自己读书时对课文的理解来跟着老师一块儿表演,用动作表现词语的意思。原来明白的学生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课文内容,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了。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词语的意思,体会到词语在文中的表现的情感:杂草的蛮不讲理和小稻秧陷入危险的无奈。可见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一句话,就是要“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