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安全的内容。
2、掌握计算机病毒以及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
4、了解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了解计算机犯罪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危害。
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知道病毒的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安全
2、抵制计算机犯罪行为的自觉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学生探究、任务驱动、小组协作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一段计算机安全的视频新闻。
师:播放一段视频,问:这段视频反映了什么问题?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师: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这一个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委会措施》。
一、信息安全问题
师:对学生进行简单分组,每组进行一个案例的填写。
生:阅读教材的5个案例,并填写表6-1。
师:总结案例,提出讨论问题。
生:分组讨论
①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题的信息系统可能存在哪方面的安全威胁,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如何预防。
②谈谈开发有完全自主产权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对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何意义。
师:总结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
①物理安全:环境维护(案例1)
防盗
防火
防静电
防雷击
防静电辐射
②逻辑安全:计算机软件存在的缺陷(案例2)
2、信息安全产品
①防火墙
②信息安保
③网络入侵检测产品
④网络安全产品
二、计算机病毒及防治师:播放关于病毒的动画
生:阅读教材,进行讨论,就自己了解的有关CIH病毒的情况发表意见。(或就自己知道的手机病毒进行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病毒发作的情况怎么样?主要出现什么样的故障?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计算机病毒概念:人为编写的程序
教材: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环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生:上网查找资料后进行交流,填写教材表6-3,分析计算机病毒有什么样的特征。
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进行交流:计算机病毒会引发什么样的故障,了解计算机病毒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①非授权可执行性
②隐蔽性
③传染性
④潜伏性
⑤破坏性
⑥表现性
⑦可触发性任务:(分组进行)
任务一:查找常见的病毒及其专杀工具,并填写表6-5。
任务二:查找国内外比较常见的'病毒,并填写表6-6。
任务三:安装一种杀毒软件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看计算机有没有中毒,填写表6-7。
任务四:让学生进行总结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切实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
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归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减少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3、防治计算机病毒
①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级来历不明的软件。
②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查毒。
③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④若感染病毒,及时杀毒。
⑤关注媒体,了解新病毒的发作,即使防止病毒入侵。
三、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生:阅读案例后进行分析,交流计算机犯罪可能引发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并讨论应该如何进行防范。
师:讲解计算机犯罪的概念,指导学生月的教材给出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看这些案例说明了什么样的问题。
1、计算机犯罪主要有以下行为(教材136页)。
2、预防计算机犯罪(教材137页)。
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习惯。
练习
教师布置并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①举例说说在信息活动中碰到的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事件,并分析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②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从外部侵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通常使用什么方法,应如何进行防范。
③上网查找几种个人防火墙软件,给自己的计算机安装一中防火墙,并学会使用该防火墙对本机系统进行防护。
教学反思:
1、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本节课学生活动有点多,教学网络稍慢,课堂时间相对紧,对于基础教薄弱的学生来说,重点表现不是很突出。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应多注重分层教学策略。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2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任务贴近实际生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及时评价,以任务驱动,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何防治和处理。其中,对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系统的安全及维护做必要的了解,进而掌握计算机病毒特点及预防办法。最后,对计算机犯罪和预防有所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相应的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加之,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和自己生活贴近的事情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有关黑客的知识,因此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
掌握信息安全系统维护的一般措施。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具体信息安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找出较好的防范方案使其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常见计算机中毒症状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电脑中毒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了解计算机病毒并能够掌握有效防治办法。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微机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计算机安全的视频——《真实谎言》, 学生观看完视频。教师进行提问:
1、 视频中的特工怎样盗取重要情报信息?
2、同学们知道的信息安全案例有哪些?
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信息安全问题
列举教材上的五个案例,并逐一进行分析说明(PPT展示)
1、 美国NASDAQ事故
2、纽约银行EFT损失
3、江苏扬州金融盗窃案
4、一学生非法入侵169网络系统
5、病毒入侵导致战争失败
思考问题
观看了解,让学生了解信息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交流合作,结合上述案例,分组讨论计算机及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
谈谈开发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何意义?
分组合作 讨论交流
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了解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的一般措施:
物理安全(硬件安全)
逻辑安全(软件安全)
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信息安全维护的基本常识
分析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病毒”顾名思义,如同人类所得病毒一样,有着其固有的特点。
A、 病毒的定义
譬如,“蠕虫”型病毒,伴随型病毒,诡秘型病毒,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
学生了解、思考
给出病毒的定义,说明导致信息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活动:查找病毒特征
B、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 非授权可执行性
2、 隐蔽性
3、 传染性
4、 潜伏性
5、 破坏性
6、 表现性
7、 可触发性
通过网络查找常见病毒总结病毒特征
观察学生能否快速准确找到相关信息
讨论、理解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存储设备
学生思考,讨论。
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良好的信息安全素养
讨论活动:
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让学生通过自学当前常见计算机犯罪行为,讨论应该如何有针对性进行预防
阅读课本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提升自学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
练习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从外部侵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通常使用什么方法,应如何进行防范。
思考 搜集网络资料
让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有关信息安全的预防知识
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信息安全以及系统维护的一般措施,了解了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办法,讨论并熟悉计算机犯罪和怎样有效防范相关犯罪的常识与技能,让学生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安全防范能力。
聆听、思考
让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所有内容,加深认识。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进行展开。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本领,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搜索,亲身体验明确了信息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后,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加深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并能够对电脑病毒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边讲解边练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每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一致。因此,造成个别人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有些练习也没有相应的完成。今后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让所有同学都能边学理论知识边动手体验工作过程。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教学设计3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任务贴近实际生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指导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及时评价,以任务驱动,开展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何防治和处理。其中,对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系统的安全及维护做必要的了解,进而掌握计算机病毒特点及预防办法。最后,对计算机犯罪和预防有所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相应的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加之,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和自己生活贴近的事情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有关黑客的知识,因此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掌握信息安全系统维护的一般措施。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信息安全问题的学习,让学生找出较好的防范方案使其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常见计算机中毒症状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并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电脑中毒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了解计算机病毒并能够掌握有效防治办法。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微机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语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计算机安全的视频——《真实谎言》,学生观看完视频。教师进行提问:
1、视频中的特工怎样盗取重要情报信息?
2、同学们知道的信息安全案例有哪些?
学生观看,学生回答,学生体验,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信息安全问题列举教材上的五个案例,并逐一进行分析说明(PPT展示)
1、美国NASDAQ事故
2、纽约银行EFT损失
3、江苏扬州金融盗窃案
4、一学生非法入侵169网络系统
5、病毒入侵导致战争失败
思考问题,观看了解,让学生了解信息领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结合上述案例,分组讨论计算机及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以及如何预防?谈谈开发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何意义?
分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
了解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的一般措施:物理安全(硬件安全),逻辑安全(软件安全),学生通过对比了解信息安全维护的基本常识,分析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了解计算机病毒及预防:病毒”顾名思义,如同人类所得病毒一样,有着其固有的特点。
A、病毒的定义,譬如,“蠕虫”型病毒,伴随型病毒,诡秘型病毒,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学生了解、思考,给出病毒的定义,说明导致信息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活动;
查找病毒特征
B、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非授权可执行。2、隐蔽性3、传染性4、潜伏性5、破坏性6、表现性7、可触发性,通过网络查找常见病毒总结病毒特征,观察学生能否快速准确找到相关信息,讨论、理解
B、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或存储设备,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良好的信息安全素养
讨论活动:计算机犯罪及预防,让学生通过自学当前常见计算机犯罪行为,讨论应该如何有针对性进行预防,阅读课本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提升自学和总结归纳信息的能力
练习: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从外部侵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通常使用什么方法,应如何进行防范。,思考搜集网络资料,让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有关信息安全的预防知识
课堂总结:我们学习了信息安全以及系统维护的一般措施,了解了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办法,讨论并熟悉计算机犯罪和怎样有效防范相关犯罪的常识与技能,让学生从现在起就要树立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安全防范能力。聆听、思考,让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所有内容,加深认识。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进行展开。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信息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安全防范本领,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上网搜索,亲身体验明确了信息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后,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加深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征,并能够对电脑病毒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边讲解边练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由于每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进度不一致。因此,造成个别人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有些练习也没有相应的完成。今后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让所有同学都能边学理论知识边动手体验工作过程。